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圆梦行动:一对海外华人夫妇与441名贫困学子的

来源:侨园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7 11: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巨大的木片堆场周围,丁一正在进行巡检。 在整洁的化验室,张禾正专心致志地检验木片。 丁一和张禾,在不同的岗位,却有很多交集:同学,同事,夫妻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巨大的木片堆场周围,丁一正在进行巡检。

在整洁的化验室,张禾正专心致志地检验木片。

丁一和张禾,在不同的岗位,却有很多交集:同学,同事,夫妻。

他们都曾面临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现在都在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工作。

他们都是企业支持的“圆梦行动”项目的受益者。从同学、同事,发展成为生活中的和美夫妻,“圆梦行动”是纽带。

像他们这样的有志青年学子,受益于“圆梦行动”项目,十一年里圆了大学梦、就业梦的,还有441人。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家庭经济困难。是这个项目,让他们免费上大学,毕业即就业,在亚太森博享受“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多种福利及各类学习发展机会。

这个“圆梦行动”项目的背后,是一对海外华人多年如一日关心中国教育、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中国梦的故事。

“教育梦”+“侨爱梦”

“我的父辈上世纪40年代就远赴南洋。我1949年在印度尼西亚出生,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但17岁就不得不辍学并开始创业。我对读书学习、接受教育充满了渴望。”新加坡金鹰集团的创始人、著名的爱国侨领和慈善家陈江和,谈起他对教育的关注时说。

陈江和的夫人黄瑞娥表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改变生活。我们坚信,优质教育可以促进机会平等。陈先生和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陈先生经常说,‘树木树人是民族国家的百年大计,支持教育是利民利国的千秋大业。'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圆梦。”

正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情怀,陈江和和黄瑞娥设立的陈江和基金会特别关心支持教育,致力于利用教育的变革力量,帮助人们释放潜能,改善生活。基金会在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等支持下,捐资上亿元用于青海、西藏等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扶持,建设侨心小学、幼儿园、设立奖学助学金等。

“不单西部地区需要教育扶持,东部省份也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在上大学时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陈江和和夫人在山东日照考察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帮这些贫困学子圆梦!”

山东省委统战部(山东省侨务办公室)也积极致力于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开展“侨爱工程”,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这与陈江和夫妇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1年,亚太森博与统战部门合作开展的“圆梦行动”正式启动。亚太森博出资,与大学合作,为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高中生解决学费、生活费,圆梦大学。

“光上学还不行,大学毕业了还要就业。一个贫困家庭中有一个人有稳定的就业,就可基本解决家庭的小康问题。这有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写贫困家庭的命运。我也可以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陈江和表示。

“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黄瑞娥补充到。她和陈先生决定,这些学子大学毕业后,“安排在金鹰集团旗下亚太森博这样的大型企业里就业,我们很高兴能帮到这些学子。”

“大学梦”+“就业梦”+“家庭梦”

好事要办好、办实,口碑需要逐步确立。“刚开始做宣传推介时,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并不相信。我们和教育部门联合,一起到学校做工作,耐心说明。”日照市委统战部侨务科科长邱照琰说。

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

渐渐地,对“圆梦行动”项目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仅靠种地获得微薄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清苦。2011年高中毕业前,父母也在想门路,为筹集我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犯愁。”丁一回忆到。

“班主任安慰我,专心应考,家庭困难不会耽误上大学。老师介绍了亚太森博的‘圆梦行动'项目对贫困学子的扶持政策。我当时还不了解,以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当我和父母看到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联合发的红头文件,到网上了解了企业的情况后,我知道,改变命运的机遇来了。”

“2011年,我有幸成为‘圆梦行动'项目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入学后,企业为我们解决了每年6000多元的学杂费、住宿费,每月还有500元的生活费,学得好还有奖学金。这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专心致志地学习,快快乐乐地运动,还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丁一非常欣慰。

每到假期,学校会安排“圆梦”学生到亚太森博工厂实习。“2011年,我第一次看到巨大的工厂、绵延数百米的车间、庞然大物一般的设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确实非常震惊。这与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古代手工造纸完全不一个概念!”刚入工厂的丁一至今对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文章来源:《侨园》 网址: http://www.qybjb.cn/zonghexinwen/2022/0507/967.html



上一篇:华人运动健康大赛在纽约举办
下一篇:首届“洋子健身杯”全球海外华人运动健康大赛

侨园投稿 | 侨园编辑部| 侨园版面费 | 侨园论文发表 | 侨园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侨园》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