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外华侨析出文献(华侨历史文献)(3)

来源:侨园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10: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十五、大明弘治十二年,会试之时,曾经有四位书生参加了同一场次的科举考试,他们的名字分别为:王守仁、唐寅、徐经、伦文叙。其中王守仁就是王阳

十五、大明弘治十二年,会试之时,曾经有四位书生参加了同一场次的科举考试,他们的名字分别为:王守仁、唐寅、徐经、伦文叙。其中王守仁就是王阳明,明代理学的掌舵人、阳明心学的创始人;唐寅最常见用的名字为唐伯虎,就是民间传说当中正事不干卖身去点秋香、“三笑姻缘九美图”故事里的那个花花大才子、“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那位小哥儿;徐经虽然自身平平影响不大,但他却有个你极有可能听说过的后代,名叫叫徐霞客;最后的那位伦文叙,就是当科的状元;传说他少时家贫三餐不继,经常去饭店中赊粥来喝;自从他高中状元之后,这种粥也跟着他而名声鹊起、水涨船高,被后人美其名而称之为“状元及第粥”。

十六、“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自古以来,在同一地域、同一国家、同一朝代之中,是决不允许同时存在有两个皇帝的,因为那样必将造成天下大乱,臣民无所适从!可任何事情都会偶有例外,在大明朝时,就曾经发生过14天同时存在两个正统皇帝的事情,那两位皇帝就是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和代宗景皇帝朱祁鈺,而其时间乃是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二月六日(2月24日)。

以上这些内容,个人认为不仅全部都是“冷知识”,而且大多都挺“颠覆三观”,甚至有些还会令人忍不住啼笑皆非!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在经济落后时代110年前东北发生的鼠疫?

近代启示录,近代人是这样抗疫的

【更多专业知识,欢迎关注头条号“军史解密”】

东北鼠疫是人类20世纪“空前绝后”的一次鼠疫,不仅夺走了至少6万人的生命,也严重影响了东三省的社会生活。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最早一批接触西方现代医学的“斗士”力挽狂澜,以其果敢和担当攻坚克难,仅用6个月扑灭了这场罕见灾难,挽救了亿万生灵,缔造了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此次防疫过程中的移风易俗、科学救治不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为现代防疫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那关乎国家危亡且让世界为之一振的伟大防疫创举,面对大疫,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现代医学和防疫先驱们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

1910年10月,东北疫灾开始流行,其传染源是旱獭。旱獭主要活动于满洲里北部,因为其皮毛价值昂贵,加之当时世界皮毛市场对旱獭皮的需求很大,所以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大批狩猎旱獭的猎人涌到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捕猎旱獭,“1910年仅从满洲里一地出口的旱獭皮就由1907年的70万张增加到250万张,1911年秋贩獭皮之猎人至其处者约万余人”。

旱獭是鼠疫病原菌的宿主,所以猎人们在猎取旱獭的过程中很容易感染上鼠疫杆菌。由于东北当地的居民和蒙古人有着丰富的狩猎旱獭的经验,所以在猎取旱獭时对于那些由于染病而行动迟缓的旱獭并不捕猎。但是由于从山东等地来的移民以前很少见过旱獭,甚至连鼠疫都从未听说过,由于缺乏常识,故而他们在捕获旱獭时,“不论其有病无病也,且或有掘地而取死獭者”。这些狩猎者一般将捕捉的旱獭带回肮脏的旅馆里剥皮,甚至煮了旱獭的肉以充饥,这无疑促使了鼠疫的暴发,而这些猎人和收购獭皮的商人最早成为瘟疫传播的中介。

这次鼠疫大流行的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是1910年10月12日,地点在满洲里附近的小镇上。一个獭皮交易市场,离西伯利亚边境很近,有东清铁道经过,当时许多获得獭皮的猎人在此地与俄国人交易。“十月间,满洲里火车站有一猎獭皮者,立人从中,忽倒地如醉人,翻蹼移时,起立如醒,忽又倒地不起……寒热大作,脉息跳动急速,呼吸迟慢,如作鼾声,肤焦热……其后又变为咳嗽,痰中带血,此为满洲鼠疫特异之点。”瘟疫在满洲里发现时,正值隆冬,温度可降至-30度。居住在满洲里的猎人商人,“多山东、河北人”,岁末都纷纷乘坐东清铁路回家。东清铁路过哈尔滨、奉天等城市而至北京,当时岁末的返乡者“有十万之多”,“居民分散”,而鼠疫通过乘坐东清铁路返乡的鼠疫病毒携带者,传播到铁路所经之处,于是鼠疫便染至四方,一发不可收拾,危害之严重震惊朝野。

沿铁路一路南下,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为惨然”。长春、呼兰,甚至河北、山东……每天疫死者成倍增长。正如当时东三省总督锡良形容的那样,“如水泻地,似火燎原” ,很快席卷半个。

文章来源:《侨园》 网址: http://www.qybjb.cn/zonghexinwen/2022/1207/1020.html



上一篇:法国华侨华人:中共二十大报告回答了海外华侨
下一篇:海外华侨期刊投稿(海外华侨期刊投稿邮箱)

侨园投稿 | 侨园编辑部| 侨园版面费 | 侨园论文发表 | 侨园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侨园》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