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海外华侨析出文献(华侨历史文献)(5)

来源:侨园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10: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尽快扑灭鼠疫,政府和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以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首次大规模采用西方先进的防疫手段,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也正是在这场

为了尽快扑灭鼠疫,政府和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以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首次大规模采用西方先进的防疫手段,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也正是在这场较为成功的习俗改良运动中,国人一直比较缺乏的公共卫生意识得以初步形成。当然,这也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面对深受传统习俗影响的民众,改良的艰辛可见一斑。

清政府在比较严重时设卡严防,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并呼吁疫区民众尽量不要远行和去人群密集区,对于染疫患者一经发现立刻隔离。为此,清政府设立临时医院,“凡患鼠疫者均可送入该院调治,以免再有传染之虞”。同时,在疫区发放口罩以降低鼠疫菌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过由于东三省冬季寒冷,为了相互取暖,人们往往紧闭窗门密集地挤在火炕上,很容易造成空气不流通,造成相互感染。因此,社会各界号召民众改变传统生活习惯,《盛京时报》、《大公报》等一些报刊和杂志持续刊登有关科学防疫的文章,以使老百姓掌握真正的现代医学卫生知识。

自古以来便有“入土为安”的风俗,但是东北鼠疫发展迅速,大量人员死亡,根本来不及安葬。另外,在程序繁琐的旧丧葬文化里,尸体常常要停留数日才能下葬。而鼠疫杆菌可以在这些尸体上存活很久,即使放在里也简直像一个储藏鼠疫杆菌的大冰柜,若不及时处理,传染性极强。如果老鼠和其他动物接触这些尸体再传染给人,这样一切防疫措施也就化为乌有。因此,具有丰富现代医学知识的伍连德提出焚毁尸体的建议,并上书朝廷请求批准。此举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清政府虽然震惊,但权衡利弊,最终准许了焚尸之举。

为了说服百姓放弃土葬实行,锡良通电下级官员,“古有明训,佛法慈悲,本崇火化。特习俗所在,孝子慈孙,不忍出此。今疫染日万,与其积尸酿疫,染及全家,祖宗不祀,未能全生者之孝,愈以伤死者之心,况流毒社会,无所底止。部电亦万不得已,良已径电各属遵照实行,并苦口演说,请再通饬知之云云。”电文将我国的文化中的火化习惯,与我国祭祀先祖的风俗联系起来,其言辞真切,可谓苦口婆心。

移风易俗,仁术济苍生

由于西医防疫实践的明显效果使得民众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逐渐接受了焚尸的做法。“道宪自奉准疫死以来,修筑极大场一处,招工兴筑。兹闻该场工程已竣,所有疫死者,定二十一日起一律运至该场实行焚烧矣。”有些地方甚至建起了场,这是此次防疫中最伟大的一次创举,也在近代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尽管在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中,中医身先士卒,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所起效果有限。因此,在社会各界的号召下,民众逐渐转变对西医的态度,由到接受,最后积极配合,当时西方《鼠疫论》等防疫书籍是非常受欢迎的。

铁肩担道义,仁术济苍生,最终以伍连德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依靠现代医学力量扑灭了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为零。因此,伍连德也被誉为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创始人,并入围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在这场不屈不挠的消灭鼠疫的战斗中,伍连德还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感,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当时每个只需二分半,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这种口罩,被后人称为“伍氏口罩”。至今仍有医务人员在使用这种口罩。

而清政府也以此为契机筹备召开了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俄国、英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墨西哥、意大利、荷兰等11国代表参加会议,历时25天,其间共举行大会24次,形成文本决议45项,确定了许多国际上通行的防疫准则,并为以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这届世界上首次国际性鼠疫会议也极大的推动了近代公共防疫合作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

由于对瘟疫的极端恐惧,一些民众极易受某些非法之徒和谣言蛊惑。面对此种情况,清政府建立各级防疫机构,向公众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而一些报纸杂志也不遗余力地号召大家摒弃旧的风俗习惯,更不可误入。与此同时,各个民间组织也积极投入到这场移风易俗的宣传中,最终科学理念战胜了偏见和愚昧,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文章来源:《侨园》 网址: http://www.qybjb.cn/zonghexinwen/2022/1207/1020.html



上一篇:法国华侨华人:中共二十大报告回答了海外华侨
下一篇:海外华侨期刊投稿(海外华侨期刊投稿邮箱)

侨园投稿 | 侨园编辑部| 侨园版面费 | 侨园论文发表 | 侨园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侨园》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