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侨园》征稿要求[06/29]
- · 《侨园》投稿方式[06/29]
- · 《侨园》栏目设置[06/29]
- · 《侨园》刊物宗旨[06/29]
海外华侨析出文献(华侨历史文献)(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就在明王朝和西班牙殖民者交涉的这一时期,一支神秘的船队出现在了菲律宾马尼拉。关于这件事情,相关的明史资料本来就很少,变成今天的语言,其实
就在明王朝和西班牙殖民者交涉的这一时期,一支神秘的船队出现在了菲律宾马尼拉。关于这件事情,相关的明史资料本来就很少,变成今天的语言,其实只有一句话:公元1594年,福建巡抚许孚远派商船前往马尼拉,接回了定居在马尼拉的部分华人。这是什么船队?谁带队前往?有多少船?有多少人?运回的华人安置到了哪里?
明史档案中,对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答案。
稍微能够帮我们揭开这一回首次撤侨的历史幕布的,是西班牙殖民者保留下来的零碎资料。
西班牙殖民者的记录中显示:
公元1594年1月6日,一批武装的帆船抵达马尼拉,率队的是7名官员,他们自称来自福建漳州。西班牙人在记录称,这7名官员级别很高,不是总督就是县令。
这个记录显然是错误的。但是,船队的到来,确实让西班牙人一度恐慌,当地开始流传谣言,说船队准备动手。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临时总督路易斯还指望着明王朝合作、帮他在抓杀父仇人,因此很快就同意了这支船队的撤侨要求,并给与了船队一部分粮食补给。
1594年3月24日,临时总督路易斯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马尼拉这里的10000华人中的一半,乘坐他们本国派来的船只回国。目前已经有3000华人上船了。我们还会尽量往船上塞华人。
这是目前为止,关于最古老的这次撤侨行动的最详细的资料。
于是我们知道,这支不知道是哪里派出来的船队,最终撤走了3000名以上的华侨,虽然完全不能在历史档案中找到这些华侨的最终归宿。尽管如此,这次撤侨是成功的,但是,也留下了遗憾。——那些留下来的华侨,在几年之后就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大。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遗憾在后来几百年的时间里时不时的延续,才让我们在21世纪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中,真切感受到背后的祖国。
电影《战狼2》结尾处,冷锋与反派头目决战,反派头领说你们人懦弱胆小活该被欺负云云,冷锋回答说:“那是以前!”——大约,这就是我们这种心境的电影描述吧。
一直苦苦追寻的瓷器中的皇者?
一直苦苦追寻的瓷器中的皇者-柴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吗?
从题目的话语中似乎可以看出提问者好像今生真的以见到柴窑瓷器为人生目标,很急切,很迫切;但我却很想弱弱地反问一句:“您真的认识柴窑吗?您想信世上真的会有柴窑吗?把真的柴窑放到您跟前您能辨识得出吗?”。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一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言一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在当代,柴窑之类的千里马常有,而真正认识千里马的伯乐根本就没有!没有了能辨识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也无所谓千里马,更不再是千里马!有和没有、见和不见又有什么两样呢?这不禁使人想起来一段歌词:“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可怜的是这不是“故事”,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与“实事”!
柴窑瓷器从古至今留给人的就剩下四句话“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个比喻句,既生动形象,又浪漫跳脱;既身临其境,又茫无所知;既真真切切,又虚无缥缈!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得,又好像远在天边、寻觅无踪!看得见抓不着,想得到说不清!这算什么事!
为什么说瓷器鉴定,尤其是公鉴,一定要先找到客观、科学、直观、可靠更可考的丈量所有瓷器真实年龄的尺度,然后才谈得上是非对错优劣好坏等问题呢?原因就在于:传统瓷器鉴定的眼鉴学太过主观,太过武断,太过偏颇,太过偏执,太过随意,太过随便!
像柴窑这种没有任何直接参照物,只剩四句话作为依据的话,“青如天”就会被偏执狂们砍掉所有不是“天青色”的真柴瓷,然后对“天青色”发色太好的、太不好的再次砍掉,最后能剩下多少?以此类推,无需赘述,最后只能慨叹“鉴藏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鉴藏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我是“以瓷惠友”,对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实践经历与经验,并已就相关问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最后,我发几件我用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科学证明其年龄均在一千多年,而且完全吻合“四句话柴窑瓷器特征”的柴窑瓷器,以慰提问老先生之夙愿,至于您认同与否,就不是我能管辖和操控的了,但愿您是伯乐而不是好龙之叶公!
文章来源:《侨园》 网址: http://www.qybjb.cn/zonghexinwen/2022/1207/1020.html